如今的“極簡主義”,被人們視為一種精神境界,更有人把它當做安身處世的原則。那么“極簡設計它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從藝術領域中脫引而出,而且流行那么多年呢?下面小編就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!
生活中純粹的黑白灰、工業水泥毛坯、洋氣點的有北歐森林簡樸風、文藝的有日式侘寂簡素風、乃至中國傳統的留白簡約風等等,雖然個個兒都帶一個“簡”字,但其根植的文化土壤可以說是千差萬別。
縱觀北歐式極簡設計,大多拋棄復雜的造型,運用高度概括的線條、簡潔直接的圖案,功能優先且貼近自然。但是顏色并不冷淡,反倒相較日本設計更為溫暖許多。
20 世紀末,日本設計逐步聲名鵲起,成為亞洲設計的代表,以深澤直人、原研哉、安藤忠雄等設計師和無印良品為代表,將日式極簡推向了世界舞臺。
但我們若是嚴謹定義,“極簡主義”(Minimal Art)這個英文單詞,其實另有所指?!皹O簡主義”這一詞由英國哲學家理查德·烏海姆創造出來,本來是貶義,用以諷刺當時為了視覺效果故意減少畫面內容的創作潮流。
20世紀5、60年代的美國,流行的是自由、凌亂、但充滿張力、以波洛克為代表的的抽象表現主義。那時,有一群藝術家走向另一個新極端:他們用單一、幾何、甚至機械的元素組成畫面,將一切簡化到極致:一個立方體、一張白色畫布,甚至讓人分不清這到底是材料還是藝術品,這就是當時的“極簡主義”。
極簡設計之所以會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,除了繪畫以外,在音樂、雕塑、建筑、服裝等各個領域都有著相當的影響。根源在于其理念中對純粹的極致追求,用極簡的手段來解決問題,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創造準則。
而將極簡作為一種生活方式,其中也有杰出的案例。典型如蘋果創始人史蒂夫·喬布斯萬年不變的牛仔褲黑毛衣?!皹O簡”貫穿在了他的產品設計和個人生活,可以說喬布斯對極簡的迷戀造就了蘋果,正是他將“至繁歸于至簡”寫入第一本蘋果手冊當中。
“極簡”并不意味著簡單,恰恰相反,而是精準、堅定地剔除多余之物,從而獲得完美和寧靜。讓人們從中獲取到最初的純真,這也是極簡設計能流行這么多年,經久不衰的原因。